【我与曲园共奋进】《中国教育报》整版报道

爱游戏·体育,爱游戏(中国)聚力弘文育人培养卓越教师

党委宣传部讯  12月25日,《中国教育报》以《爱游戏·体育,爱游戏(中国):聚力弘文育人 培养卓越教师》为题推出整版报道,从“建好师范‘金专金课’,夯实‘大国良师’培养之基”“聚力一流学科建设,推动教研相长赋能育人育才”“激活‘人才强校’动能,建强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完善实践育人体系,锻造‘站好讲台’过硬本领”“创新以文化人实践,讲好从师从教思政大课”五大方面,全面、深入展示了曲阜师大聚焦培育“大国良师”,不断推进师范人才培养、教师教育研究的改革与创新,聚力推动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写好“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的曲师答卷,充分彰显了学校守好教师教育第一职责的担当作为、打造师范人才培养“金字招牌”的改革创新。

报道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12/25/content_144747_18122407.htm

报道全文:

爱游戏·体育,爱游戏(中国)(以下简称“曲阜师大”)扎根孔子故里、赓续杏坛弦歌,在近70年的办学历程中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师范教育底色,入选国家教育部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培养了一大批躬耕教坛、化育桃李的基层教育师资。步入新时代,曲阜师大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聚焦培育“大国良师”,不断推进师范人才培养、教师教育研究的改革与创新。

“党和国家关于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为我们提出了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探索‘新师范’建设的时代课题。”曲阜师大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洪海表示。学校创新实施协同化、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积极构建师范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格局和新生态,聚力推动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写好“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的曲师答卷。

建好师范“金专金课”

夯实“大国良师”培养之基

学校坚持以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为中心,围绕一流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评价改革、教学组织培育等,全方位统筹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师范学子逐梦“大国良师”提供有力托举。

聚焦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提升专业与课程含金量。近3年,学校师范类专业招生人数占比均超过50%,师范类本科在校生人数占比达52%,立足专业与课程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建好“金专”与“金课”。学校现有师范类专业22个,覆盖了所有基础教育课程门类,其中,17个专业上榜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名单。同时,学校获批建设国家一流课程14门、省级一流课程47门。学校科学整合专业课程,积极推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机融合,精心打造专业核心课程,科学设计专业拓展选修课程,加强实践课程建设。学校着力搭建协同育人机制,实施师范生“双导师”培养制度,选聘基础教育的拔尖师资作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兼职教师,确保师范人才培养衔接基础教育、对接未来需求。

用好教学评价“指挥棒”,激发教学组织内驱力。学校深入推进教学评价改革,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抓好师范人才培养过程质量。学校把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作为师范生培养的重要工作,实现对专业建设、教学效果、教学管理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常态化监测,推动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录像评课等常态化、长效化,促进“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形成良性循环。学校聚焦建好教师教学共同体、激活教育教学内驱力,加大高水平基层教学组织培育力度,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契合、学科内容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信息技术与智慧教学相促进。近3年,学校获批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卓越生物学教师‘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等57项省级教改项目,获批国家教育部门首批虚拟教研室1个、首批山东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6个。

聚力一流学科建设

推动教研相长赋能育人育才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引领提升办学水平,出台《爱游戏·体育,爱游戏(中国)高水平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打造了以教育学为代表的特色优势学科,构建教育研究高地、赋能师范人才培养。

推动学科筑峰,厚植人才培养优势。2018年,曲阜师大同时获批教育学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与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高质量建设山东省首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创造性推行“专业引领•循证指导•个性发展:数智化时代教育博士培养模式”改革;2019年,学校成功获批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贯通的教师教育体系。2020年,曲阜师大教育学入选山东省首批高峰学科(山东省仅有两个文科专业入选)。2023年,曲阜师大教育学获批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潜力学科。在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曲阜师大共有教育学、生态学、世界史等17个学科上榜。教育学学科实现的一系列跨越发展,有力驱动了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师范人才培养。

产出标志性成果,推动科研反哺教学。曲阜师大教育学目前形成了中国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高等教育强国研究、教育家成长研究、智能教育技术研究4个方向稳定、特色鲜明、成果突出的建设团队。近年来,从德育理论体系建设到新时代教育学话语体系建构,再到“互联网+”时代教育学的创新研究,曲阜师大教育学科聚焦理论前沿与现实关切,推出一系列标志性研究成果,在国家教育部门第八届、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取得佳绩,其中,“论教师的哲学”“现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研究”两项研究成果荣获一等奖。学校教师主持的“中国传统德育智慧及时代转化研究”等6项研究课题获批2024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学校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坚持以科研反哺教学,将前沿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推动教师依托自己所主持的科研项目开设专题课程,推进研究型教学。例如,教育学专业创造性推行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紧扣“读、写、练、习”4个关键培养环节,创新经典研读、论文札记、“三字一话”、教育实践等教育教学方式,推行全学程研读、全课程写作、全技能训练、全方位实践等改革举措;生命科学学院形成的“基于0BE理念的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研究”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激活“人才强校”动能

建强教育教学师资队伍

曲阜师大坚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聚力发挥好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的积极作用,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党建+人才”机制,健全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责任体系,全链条优化人才“引育用留”体制机制,着力推动教师人才队伍“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

厚植师道文化,倡树优良师德师风。学校厚植师道文化、创新师德教育,打造了全国仅有的一座教师博物馆,建好了山东省仅有的一个国家教育部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引导教师队伍做“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护航青年学子全面成长成才。构建理论阐释、案例分析、实践体悟、文化涵养、专业提升五大课程模块构成的“教师之道”研修体系,引领从师从教者深研大学之道与为师之德;定期举办新入职教师始业教育培训,引领青年教师涵养师德师风;办好“曲园师德讲坛”,创新打造“青蓝相继教师成长工作坊”,推动教职工思政教育往实里走、师德师风涵养往深里走,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完善分类评价,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学校充分发挥好人才评价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统筹抓好“破”与“立”,持续完善分类评价标准和方式,打造多元“赛道”,让“千里马”和“老黄牛”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出台《职称评审及聘任管理办法》,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鼓励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强化本科教学评价与考核,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强化考核结果应用,既通过“厚爱”来增进人才获得感、提升人才满意度,也通过“严管”来激发人才使命感、提升人才贡献度。

坚持榜样引领,传递“诲人不倦”的校训精神。学校坚持加强发掘师德典型、选树身边榜样,定期开展“曲园最美教师”“曲园教书育人楷模”等评选表彰活动,打造了“我的育人故事”和“杏坛学人志”宣传专栏,用身边人和身边事激励教师队伍敬业立学、爱岗善教。学校近年来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国家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齐鲁最美教师等为代表的一批名师良师,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荣誉,生动诠释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精神。

完善实践育人体系

锻造“站好讲台”过硬本领

学校坚持拓展实践育人的平台和路径,引导师范学子在“实战”场景中检验专业所学、锻炼从师从教能力,在知行合一中练就真本领、争做好教师。

坚持以赛促学,推动定向赋能。学校注重贯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竞赛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完善各类竞赛的组织与管理、激励与保障体系,引导师范生在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等赛场上,锤炼知识转化和应用能力,为“站好讲台”定向赋能。近5年,学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中荣获国家奖励5项、省级奖励76项,特别是在已举办的12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曲阜师大参赛学子创造了一等奖获奖总数8次位居山东省前列的纪录,同时,自大赛2017年设立团体奖项以来,学校6次赢得团体金奖,打造了师范教育“金字招牌”。

深化实习实践,加强支教服务。学校全面强化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构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体系;加强教育教学技能实训平台建设,投资800万元打造了师范生实训中心,为开展课堂演练、微格教学、模拟教学等培养环节提供全面支撑;与地方中小学共建师范生教育实践基地300余个,并建立资源共享、师资互聘、学生共育机制,保障师范生全方位、长时段地融入基础教育教学一线,深度培养师范生教学和管理能力。学校完善支教服务体系,培育文科、理科、艺术类支教精品项目11项,打造好研究生支教团、“小草学堂”支教队等学生队伍,近5年,学校为山东省内外基层教育输送支教人才4000余名,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了师范学子力量,其中,学校自2002年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工作以来,已选派23批共170名学生在陕西、山西、新疆等地开展支教工作,倾力服务西部基础教育事业。

拓展校地合作,护航对口就业。学校着力促进师范生实现对口就业,拧紧“责任链条”,构建全员促就业工作体系;畅通“供需链条”,推出助力就业多层次举措;延展“服务链条”,打造不断线就业护航机制,建好用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台账,做到“一生一策”“一人一档”,开展定期指导、分类指导,全方位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拓展校地合作,紧盯需求、主动出击,深入对接各地教体部门和各类学校进校招聘,开好教师招聘专场,携手打造师范生就业“绿色通道”。

创新以文化人实践

讲好从师从教“思政大课”

学校注重把弘扬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培养,坚持“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融通、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创新育人平台和载体,探索了以文化人特色实践,为师范学子讲好“思政大课”,校准从师从教的“精神坐标”。

讲好教育家精神涵养课。学校面向师范生开设了教育家精神涵养课程,融合案例分析、互动讨论、体验教学等多种方法,围绕教育家精神进行逐条精讲,启发引导师范学子真学、深思,领会好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要义,自觉做教育家精神的弘扬者和践行者。开展“校长讲校长——跨越时空的对话”活动,通过问道、论道、就道、弘道4个环节,为学生领会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作了深度辅导,以“校长之问”启迪学生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卓越师范生。

讲好中华师道研修课。学校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办学特色,面向所有本科专业开设了“孔子与《论语》”“儒学与中华文化”必修课程,坚持传承发扬中华优秀师道传统,发挥好教师博物馆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的“大学校”作用,加强教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研究利用,做到“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赋能讲好教师故事、涵养师德师风。建好“教师的历史”“教师的摇篮”“教师的典范”主题展厅,用好孔子故里的世界文化遗产资源打造“行走的讲堂”,开展“杏坛问师道”沉浸体验式教学。学校师生打造的以文化人特色活动入选国家教育部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获评国家教育部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教师博物馆在文化传承和师德教育中的创新实践”荣获第六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讲好“最美教师公开课”。学校加强师德宣讲,举办“师德公开课”“杏坛公开课”,邀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先进典型走进校园传递“大国良师”正能量;承办山东省“杏坛之光”师德楷模风范专题展览,通过齐鲁最美教师先进事迹砥砺师范学子坚定躬耕教坛之志。学校在“人民教育家”于漪、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等指导和支持下创设“于漪书房”“明远书房”,与权威出版社共建“教育家书库”,策划“教师礼赞文艺精品工程”,编演以“人民教育家”黄大年、“时代楷模”张桂梅等为原型的师德教育微话剧,排演礼赞乡村教师的舞蹈《桃李不言》,组建大学生师德宣讲团,涵养师范学子教育报国情怀。

编辑:李文振 编审:黄江滔

发布:爱游戏·体育,爱游戏(中国)新闻中心